bet36365官网--大兴安岭
当前位置:首页 >走进兴安 >兴安概况

地理位置

   大兴安岭因大兴安岭山脉起源而得名,位于北纬50?°11'至53°33'、东经121°12'至127°00'之间,是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边境地区,平均海拔573米,年平均气温-2.6℃,极端最低气温-52.3℃,年平均降水量428.6mm—526.8mm,全年无霜期80—110天,冰封期180—200天。政区北为黑龙江上游水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东南与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接壤;西南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族自治旗毗邻;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为界。区内国境线为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边境线长786公里。大兴安岭行政公署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林管局)所在地加格达奇区,距首都北京铁路交通2131公里,距省城哈尔滨铁路交通719.5公里

 

城市概况

   大兴安岭地区总面积8.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1.2万人,居住着满、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俄罗斯、朝鲜、回等28个少数民族,共2.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4.10%。其中,鄂伦春族是大兴安岭世居少数民族,现居我区1098人,占全国鄂伦春族总人口13.4%。下辖呼玛县、漠河县、塔河县3县,加格达奇、松岭、新林、呼中4区和10个林业局、35个乡镇、52个林场。行政公署与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林管局)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为国家林业局唯一直属企业,大兴安岭行政公署为省政府派驻机构,所辖加格达奇和松岭两区地权属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21.9%。

 

自然资源

   大兴安岭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有林地面积67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1.23%,活立木蓄积5.38亿立方米,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每年仅制氧纳碳、涵养水源、吸收二氧化硫、滞尘和杀菌等生态服务价值就达1940亿元。林下适生经济植物540多种,药材1475种,蓝莓、红豆、偃松储量丰富,年允收量分别达到1.4万吨、1.4万吨和900吨,是享誉国内外的“中国野生蓝莓之乡”。拥有神州北极、神秘源头、神奇天象与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大湿地等垄断性旅游资源,“神州北极”旅游品牌享誉国内外。区内矿产资源富集,是国家16个重点成矿带和3个重要找矿靶区之一,有煤炭、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等矿产资源40多种、矿产地584处,潜在经济价值逾万亿元。境内有大小河流500多条,水资源总量160.76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储藏量78.04万千瓦。

 

历史沿革

   大兴安岭古称大鲜卑山,是中华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东汉后期至两晋时期为鲜卑拓跋部辖区。1695年,康熙皇帝降旨开辟嫩江到漠河的驿道,沿途设驿站33处。清朝后期,大兴安岭采金业崛起,年产黄金最高达10万两,古驿路由此命名为“黄金之路”。民国时期,大兴安岭先后受黑龙江省、黑河、呼伦贝尔等地方政府管辖。抗战时期,原新bet36365官网省省长陈雷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抗日联军与日寇转战于密林深处。抗战胜利后,我区于1947年建立了人民政权。新中国建立后,分别于1955年至1956年、1958年至1959年、1964年先后三次开发建设大兴安岭。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以会战的方式开发大兴安岭林区,1965年,林业部和国家经委批准成立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林业管理局与特区人民委员会实行政企合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开发历程使大兴安岭拥有了以神州北极为代表的“北”文化,以大冰川、大冰雪为代表的“雪”文化,以大森林、大湿地为代表的“绿”文化,以鲜卑和古驿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抗联和大兴安岭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鄂伦春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大兴安岭林业生态文化格局。

 

生态建设

   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大兴安岭在没有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每年减收近亿元的情况下,主动调减活立木产量,天保一期共调减1836.88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资源经营性消耗3051.82万立方米。按照天保二期工程要求,从2011年开始全面停止主伐生产,分3年将木材产量调减到56.5万立方米。1998年至2011年,大兴安岭累计完成中幼林抚育1,032,561公顷,人工造林65,672.55公顷,更新造林39,164.7公顷,人工促进天然更新247,572.54公顷,义务植树1655.18万株。2012年,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分别增加2.32万公顷、1146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提高0.28个百分点,连续实现“三增长”,各类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达到28处,总面积98.2万公顷。随着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国家林业局做出了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六大体系”战略部署,大兴安岭作为重点国有林区,有条件、有能力,更有责任和义务扛起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大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兴安岭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抢抓机遇、挖掘潜力,全力打造林区生态文明建设五大格局。一是以森林管育为重点,落实转型规划、天保工程二期各项任务,实施森林保护、资源培育及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建立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机制,打造林区生态安全格局;二是以经济转型为核心,着力培育绿色矿业、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等生态主导型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打造林区生态产业格局;三是以宜居宜业为方向,加大棚户区改造、“三供两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绿化美化城乡环境,打造林区生态人居格局;四是以文明理念为引领,树立崇尚自然、节约优先的道德导向,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构建生态文化体系,打造林区生态文化格局;五是以共享成果为宗旨,落实民生预算,实施民生工程,打造林区生态民生格局。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成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五大格局;到2020年,全面建成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在林业系统率先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

 

经济发展

   大兴安岭自1964年开发建设以来,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1.3亿立方米,上缴利税78亿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天保工程14年间,森林和湿地累计创造生态价值2.7万亿元,是天保工程一期国家投入的276.6倍。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大兴安岭林情区情,提出了建设“生态优良、产业优化、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总体思路,围绕生态建设、经济转型和民生改善三大任务,强化重点工作落实,创新经营管理机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创新高。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6.9亿元,增长13.9%;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5.1亿元,增长25.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9.2亿元,增长26.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1亿元,增长3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5.9亿元,增长15.2%;进出口总额达到18.1亿美元,增长1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96亿元,增长14.1%。

 

生态旅游

   大兴安岭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理念,做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重大决策,围绕旅游产品开发、客源市场开拓、产业规模扩张、经济效益提升等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加快提升旅游总体形象,加快做大生态旅游产业规模,全区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始终保持着年均50%左右增速。在北极旅游名镇建设了圣诞村、民俗生态园、金马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基本构筑起以北极村为龙头的旅游目的地主体框架。启动森林湿地产品。建设了中国唯一的寒温带动植物基因库——大兴安岭寒温带植物园,完善了南瓮河湿地公园,多布库尔湿地漂流度假区等湿地基础设施,使大兴安岭成为黑龙江省北部湿地生态的新亮点。深度挖掘民俗风情产品。在北极村建设了集歌舞表演、娱乐、餐饮、博物馆于一体的原生态鄂伦春民族风情园,十八站白银纳民俗博物馆。完善冰雪体验产品。建设了漠河圣诞世界、北极滑雪场和加格达奇映山红滑雪场。其中加格达奇映山红滑雪场空中技巧场地,已承办4届全国自由式滑雪冠军赛,大兴安岭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滑雪基地、世界冠军摇篮”。开辟了再现北方少数民族鲜卑人生产生活的嘎仙洞旅游专线;开发出胭脂沟景区,重修了李金庸祠堂,初步形成了以淘金文化、知青文化等相对较为完整的旅游历史文化体系。挖掘最北资源,打造特点鲜明的北极旅游文化。修建和完善了中国最北一家人、神州北极碑、北极哨所、北极点等一系列“北”字号景区景点。以举办“北极光节”为载体,通过开展东西南北“四极”论坛、与海南三亚市联手打造“南有天涯海角,北有极地漠河”等系列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神州北极”品牌。挖掘冰雪资源,打造匠心独具的冰雪旅游文化。举办了8届黑龙江源头国际冰雪汽车越野拉力赛,并将赛事升级为国家级专业性国际赛事。每年举办由多个国家参与的国际冬泳邀请赛,建成了全国最北的4S标准映山红滑雪场,举办了7届bet36365官网初冬热身滑雪月开滑式和4届全国自由式滑雪冠军赛。挖掘民族资源,打造风情独特的民俗旅游文化。在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建立了桦皮、兽皮手工艺品加工厂,完善了白银纳鄂族展览馆,组建了白银纳鄂族艺术团,在中央电视台《变化中的中国》和《发现之旅》全面介绍了鄂伦春民族风情。挖掘生态资源,打造魅力实足的森林旅游文化。目前,大兴安岭拥有旅游景区20多个,其中国家2A级以上景区10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处,3S级滑雪场1处,旅行社25家,2星级以上宾馆12家,家庭旅馆113家。客房总数8100多间、床位1.3万张,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3000人,2012年,大兴安岭接待旅游者突破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1亿元。

 

城镇建设

   围绕建设“生态优良、产业优化、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总体思路,大兴安岭全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先后建成漠河机场和加格达奇机场,开创了我国东北地区一个市地建设两个机场的历史;漠北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实现了我区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全区公路总里程1.9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036公里,全区所有县区局、86%的乡镇和53.8%的行政村全部通上了等级公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启动棚户区改造111,392户、566.96万平方米,竣工验收108,392户、541.95万平方米,入住106,528户、532.64万平方米,2012年交工3.7万户、183.5万平方米,入驻1.1万户。全力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完成了11个生态型花园式林场(乡镇)、10个标准化物业小区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城镇园林绿化,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8个百分点。

 

社会民生

   整合撤并镇场中小学校74所,改扩建96所,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学前三年免费义务教育,全区60%的义务教育学校进入标准化学校行列。加大了乡镇文化站建设,全区现拥有乡镇文化站34个,农家书屋80个,覆盖率达到100%。新建的地区医院晋升为三级乙等医院,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达到35个、62个、12个,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病人均次诊疗费下降50%。目前,全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3.08人、护士2.42人、床位4.2张,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万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9365元,增长14%,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9亿元,增长15.2%。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监督举报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 Tel:0457-2731188 Email:xsdxal@163.com
技术支持:大兴安岭行政公署计算机网络中心 ICP证号:黑ICP备05005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