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由人民日报海外版指导、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的“中国特色小镇建设与海外传播”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有关部委的代表、专家学者、地方政府及有关企业代表,就新时代中国特色小镇的规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做好新形势下的中国特色小镇海外传播提出建议。
顶层设计逐步完善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王咏赋在研讨会上致辞。他说,海外网举办此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身的传播资源和传播优势,搭建一个由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企业、专家智库及媒体组成的跨界交流平台,请大家一起研究探讨我国的特色小镇如何做到规范、有序、创新、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建设出特色小镇的中国样本和典范。
“我们要赋予特色小镇、小城镇更多的功能,要让它们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分担分流的作用。”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高国力说,“要站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格局下认知中国的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的桥梁纽带和重要依托,没有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发展壮大,就没有乡村的真正振兴。”
与会专家表示,随着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国家围绕城镇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政策体系。对城市群的规划体系、大中小城市的发展规划及特色小镇的规划体系,国家宏观层面已形成了完整的政策链条,特色小镇在这个链条中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纽带和重要环节。
因地制宜规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曾走过粗放式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每年城镇化率年均1.2%以上,个别年份超过1.5%,规模扩张很快,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以上的地区,土地资源被过多占用,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村和城市污染加剧。
如今,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规范,中国特色小镇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但与会专家提醒,必须实现规范、有序、精细化发展,不能再“穿新鞋走老路”。
高国力强调,要把智能化、绿色化、精细化作为中国特色小镇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要充分发挥我们自身的后发优势,利用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先进的清洁低碳环保技术,以国际眼光、世界标准,建出有“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的中国小镇。
针对中国的特色小镇建设曾一度存在的大干快上、生搬硬套现象,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小城镇开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田野认为,既要理性建设特色小镇,也要重点围绕小镇经济开展创新探索,在体制机制、规划理念、资源融合、模式手段及考核评估上大胆创新,以“工匠精神”打磨小镇。
特色小镇前景可期
目前,国家已公布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名单。
财政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推广开发部主任夏颖哲表示,在特色小镇项目的推进中,正在积极探索PPP小镇建设模式。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数据显示,在6000余个项目里面,特色小镇入库项目已有321个,其中已经落地31个。值得期待的是,目前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探索已取得积极成果。其中由安徽路网集团打造的“PPP+产业园区”、“PPP+产业小镇”模式在带动区域产业和城市价值的提升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上,国际上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吸收。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创新发展,建立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产业的数据库,形成中国自己的建设模式。先“引进来”,再“走出去”,提升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软实力”和“硬品牌”。
就如何做好特色小镇的海外传播,王咏赋表示,在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新闻媒体不能缺位。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自身的传播优势,报道好建设进展,总结好样板好案例,讲好小镇发展故事。
会上,人民日报海外网发布了涵盖北美、法国及意大利的三条海外特色小镇考察线路。未来,海外网将充分发挥国内国际资源的媒介传播和融合作用,积极为政府、企业及有关特色小镇建设主体搭建交流平台,为中国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